![]() |
阿根廷總統哈維爾·米萊(Javier Milei)和一個叫做$LIBRA的項目竟是一場騙局 |
大家好!今天我們要聊一件大事——一件讓人瞠目結舌的加密貨幣騙局,主角還是阿根廷總統哈維爾·米萊(Javier Milei)和一個叫做$LIBRA的項目。這故事聽起來像是好萊塢電影:總統親自站台,價格一飛沖天,然後瞬間崩盤,投資者哭爹喊娘。是不是很刺激?別急,帶上你的爆米花,我們一起來拆解這場2025年的金融大戲!
故事從哪開始?$LIBRA是什麼來頭?
![]() |
Javier Milei與Hayden Davis私底下交情非淺? |
$LIBRA是2025年推出的一種加密貨幣,背後是個名為“Viva La Libertad”的項目,號稱要用去中心化融資(DeFi)幫阿根廷的小企業翻身。聽起來是不是挺正能量?這東西跑在Solana區塊鏈上,由一家叫Kelsier Ventures的公司操刀,CEO是個名叫Hayden Davis的傢伙,畫了個大餅,說要通過代幣銷售籌錢,帶動經濟成長。嗯,理想很美好,但現實嘛……咱們接著看。
米萊站台:一夜爆紅的開始
![]() |
米萊在X上發了一條貼文,附上購買$LIBRA的鏈接,使價格40分鐘內從幾乎零漲到5.20美元,市值一度飆到40億美元 |
事情的轉折點來了!2025年2月14日——對,就是情人節那天——米萊在X上發了一條貼文,附上購買$LIBRA的鏈接,說這項目能刺激經濟,尤其是幫小企業和初創公司。他可是總統啊,這一嗓子喊出去,$LIBRA的價格40分鐘內從幾乎零漲到5.20美元,市值一度飆到40億美元!這速度,比火箭還快!但別高興太早,幾小時後,價格崩了,跌得比過山車還誇張。米萊呢?悄悄刪了貼文,說他只是分享資訊,對細節不清楚。朋友們,這操作你服不服?
當然,背後的故事沒那麼簡單。有報導說米萊可能收了500萬美元的"推廣費",還有加密專家Diógenes Casares跳出來爆料,說米萊的親信拿了錢。雖然米萊否認,但這場風波已經燒得熱火朝天。
詐騙怎麼玩的?"拉高出貨"教科書
![]() |
$LIBRA崩盤前,內部人士套現超1.07億美元,內部人士手握82%的代幣,壓根沒公開什麼像樣的代幣經濟學 |
好了,重頭戲來了——這場騙局到底怎麼回事?專家說,這是經典的"拉高出貨"(pump-and-dump)。簡單來說,就是內部人士先低價囤貨,炒作推高價格,然後高點甩賣,留下一堆散戶接盤。數據顯示,$LIBRA崩盤前,內部人士套現超1.07億美元!具體怎麼操作的呢?八個跟項目團隊有關的錢包,提走了5760萬美元的USDC和249,671 SOL(約4970萬美元)。更誇張的是,內部人手握82%的代幣,壓根沒公開什麼像樣的代幣經濟學(tokenomics)。結果呢?價格從5.20美元跌到幾美分,散戶只能欲哭無淚。
這種套路,說白了就是金融版的"擊鼓傳花",只不過鼓停的時候,沒人想當最後接花的那個。
錢去哪了?財務損失一覽
$LIBRA市值最高時有40億美元,但崩盤後只剩3100萬美元,目前價格穩定在0.12美元左右。投資者損失有多慘?估計從幾億到幾十億美元不等。來看個簡單表格,幫你理清這場災難的規模:
![]() |
$LIBRA事件損失表 |
看到這些數字,是不是覺得心涼涼?這可不是小打小鬧,而是真金白銀的教訓。
公眾炸鍋了:米萊要涼?
![]() |
前總統克里斯蒂娜·費爾南德斯·德基爾希納在X上直接開罵,說米萊是"加密騙子" |
這事一曝光,阿根廷民眾可坐不住了。反對派喊著要彈劾米萊,法院也收到一堆訴訟,指控他參與詐騙。前總統克里斯蒂娜·費爾南德斯·德基爾希納在X上直接開罵,說米萊是"加密騙子"。社交媒體上,網友用社區筆記提醒大家這是"拉高出貨",氣氛熱鬧得像過年。毫無疑問,這不僅砸了米萊的政治招牌,也讓大家對加密貨幣的信任崩了一地。
$LIBRA現在如何了?還有未來嗎?
雖然醜聞滿天飛,$LIBRA居然還在交易,但價格慘不忍睹,市值僅剩3100萬美元。團隊沒啥復甦計劃,Hayden Davis倒是說自己有1億美元資金,可沒人知道他打算幹嘛。調查還在進行,信任早就沒了,這項目感覺就像風暴裡的小破船,隨時可能翻。
米萊怎麼說?「賭場你也得認」
![]() |
米萊2月18日在採訪中辯解,說他只是分享資訊,把投資$LIBRA比作賭場賭博 |
面對指責,米萊2月18日在採訪中辯解,說他只是分享資訊,把投資$LIBRA比作賭場賭博:"輸了錢別怪我,你知道風險在哪。"這話聽著挺瀟灑,但公眾不吃這套。他的辯護非但沒滅火,反而讓大家更氣——總統大人,這責任能推得這麼乾淨嗎?
結尾:這場騙局教會我們啥?
![]() |
$LIBRA事件是場加密貨幣與政治的雙重災難 |
$LIBRA事件是場加密貨幣與政治的雙重災難。米萊的背書讓它一夜爆紅,卻也讓投資者血本無歸。這提醒我們,加密市場水深火熱,沒監管、沒透明度,風險高得嚇人。未來,$LIBRA可能成為歷史上的一個案例,告訴大家別盲目追風。對政治人物來說,這也敲了警鐘:推銷金融產品時,責任可不是隨手一推就能了事的。
筆者小結:說到底,$LIBRA這場鬧劇就像個加密貨幣的"速成班",用硬邦邦的現實教會我們:別太信權威背書,尤其是這種聽著天花亂墜的項目。
投資有風險,下手前多想想,別成了別人拉高出貨的“韭菜”哦!
0 留言